这几年地产行业起起伏伏、人来人往,身处其中的所有人都在感受着动荡。
地产猎头恐怕是对此感受最深的一群人了。眼看他楼起、眼看他楼塌,猎头们仿佛一直拥有上帝视角,在第三方的角度参与和见证着行业的剧变。
明源君和一批地产猎头聊了聊近况,看看在他们的眼中,地产行业到底哪里变了?他们自己又过得如何?
“我手里还从没积压过这么多简历”
这一年来,地产猎头手里的简历多了起来,这是猎头们比较直观的感受。出来看机会的人才比任何时候都多,但成功入职的却是少数。
一、找工作的人多了很多,尤其是高级别人才
猎头阿芳说着大半年出来看工作机会的人,一下子多了很多。之前她得自己去找简历、找候选人,现在却有很多地产人主动出来找猎头帮忙。
而且这里面包括很多高级别的人才,比如区域总、城市总这种级别,或者是已经入行20几年的资深经理人。
这两年大型房企架构调整地非常频繁,不是裁撤业务线就是合并区域,很多老总都在这个调整过程中被挤了出来。
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也深知现在行情如何,预期也不太高,大多能接受平薪平级跳槽,甚至主动表示可以接受一定幅度的降薪。这里面拖家带口的中年高管比较多,他们快速衔接下家的需求还是挺迫切的。
但也不乏求职慎重的职业经理人,他们在交谈中还在努力维持高管的体面姿态,也希望能把和房企的面谈,引导成一个双选的氛围。
阿芳跟进的一个候选人,去年还在top30做区域总,年中出来之后一直到现在,都没有成功入职下家。
她说这还是双方匹配难的问题。多数房企现在都处在收缩期,区域总这种岗位的供应本就锐减,想再找相同职位是极其困难的。
但如果降级吧,候选人不希望待遇差太多;升级吧他们大多不够格。所以求职过程越拖越久。那些年轻一些的80后经理人,现在跳槽还相对容易些,但年纪大一些的中年高管就很被动了。
二、房企一缩编,猎头手里就积压一堆简历
阿芳回想起以前规模房企正常招人的时候,一个岗位会开放给好几家猎头公司来做。各家为了抢先成单,手上一有简历就会尽快推过去,哪怕这个候选人对目标公司的入职意愿并不强。
但是如果稍晚一点推,被其他公司抢了先,那这个候选人资源就流失了,万一最后成了就很吃亏。所以当时大家抢业务做,都是宁可错推不可不推。
但现在情况反过来了。阿芳手里现在积压的简历越来越多,候选人有强烈的的跳槽意愿,而且背景都不错。但这些简历现在很难推出去,想成功促成匹配越来越难。
许多客户近期的说辞都是“这个岗位先缓一缓”、“那几个岗位我们近期停一下”。
还有些从暴雷房企出来的候选人,因为简历背景问题被莫名其妙拒了好几次。简历帮他们推了好几个客户,兜兜转转又回到阿芳手里……
三、候选人想留用,难度是地狱级别
如今招聘市场中的主动权,完全掌握在了房企这一边。所以这几个月来,很多房企对候选人都是挑挑拣拣,要求很高、考核很严、留用很难。
而且现在有些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企业真实状况,和候选人的预期完全不符。许多候选人干了一两个月就走了,要么是受不了,要么是真干不了。
阿芳这一年中已经遇到过无数个试用期没过,又回来找她的候选人。她说现在帮助候选人达成信息对称,比以前重要得多。
因为房企现在的要求越来越高、越来越复杂,而且面对当下的市场和调控,企业自身的状况也差异很大。如果想一味地利用信息差,去快速促成候选人和企业的合作,很难有好的结果。
一旦双方预期错配,短时间内一拍两散,那猎头还得再补人,那更头疼。所以对有些熟识的候选人,阿芳也会劝他们谨慎稳妥一些,搞不清状况的时候不如不要跳。
从这里面也能看出,即使是在行业飘摇的情况下,个人相对于公司来说仍旧是非常弱势的。即使是高管,也一样会遇到两眼一抹黑、反复掉坑里的情况。
“我们这一年的关键词就是跑单”
这一年来地产行业到处都在缩编,猎头公司想从房企手里赚钱也是越来越难了。猎头老李告诉我,他们部门这一年来的关键词没别的,就是不停地跑单,候选人入职的成功率越来越低。
一、跑单率飙升,还得追讨猎头费
老李说跑单率飙升有两方面原因,既有稳健好房企的原因,也有不好的房企的原因。
首先好的房企、稳健的房企就不用说了,他们现在拥有绝对的招聘主动权,所以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,甚至高到了毫无必要的程度。
在严苛的考核之下,候选人想要留用就变得越来越难。这行情下,想要抢到待遇高、发展好、平台靠谱的房企,每个进入试用期的员工都得褪层皮。
而另一方面,部分财务紧张的房企却开始占猎头的便宜。他们接受候选人还算干脆,但9成都在试用期快满时以不合适为由被开掉。
如果是主管经理级别的人才,老李想要补上还是比较快的。但现在连高管都被这些房企遛着玩,长达6个月试用期用得满满当当,在最后关头却说要换人。
这么一来老李前期的工作就算是浪费了,还要耗损巨大精力去补人。偶发这样的情况也就算了,但现在有些房企频繁如此操作,让老李非常难受,不得不怀疑客户的动机不纯……
去年还传出有房企倒欠猎头费的新闻,猎头公司公开追讨,双方弄得比较僵。老李说其实他现在手上有一些客户,从合作态度、用人态度上来看,也有拖款的风险。
老李说,猎头做的是一个供需精准匹配的工作,大量精力都花在前期。现在跑单率不断升高,不仅耗损猎头的精力,而且对候选人个人也是不小的打击,现在房企和猎头的合作生态,确实没有以前健康。
二、猎头不敌亲兵,房企收回招聘权
老李还提到,现在手里不少大客户开始把招聘工作收回去自己做了。万科那种头部玩家,甚至直接成立猎头公司了。
所以现在大客户的活儿也不好干,而且对方招人很喜欢“双标”。规模房企衡量人才的尺度,和给到猎头手里的尺,根本不是一把尺。
相比从猎头公司推进去的简历,房企自己的HR找到的简历更容易过审,获得面试机会。内部渠道获取到的简历,许多硬性条件都可以放宽,比如学历、TOP房企工作背景的要求等等。
因此,现在这种时局下但凡有点人脉的职业经理人和求职者,都会想尽办法找内推渠道,绕过猎头来完成入职。这造成头手里的飞单事件层出不穷,老李被放了好几次鸽子也无可奈何。
三、规模扩张时代结束,猎头没了摇钱树
老李和同事们以前最喜欢做的,就是快周转扩张型房企的业务。这种房企在规模快速扩张的数年中,招聘需求是井喷式的,年薪大几十万上百万的高管们,一个接一个地挖。
那时候老李手里的简历,基本上推一份成一份,客户大有来者不拒的架势。依附于这一类房企,当年猎头公司是赚得盆满钵满。在他们眼中,追求规模、喜欢搞扩张的房企,就是妥妥的摇钱树。
但现在形势已大变,再没有哪家房企敢把规模继续放在嘴边,猎头公司的摇钱树几乎消失。过去猎头推人不够重视匹配度,什么人都推,客户竟然也什么人都要。但这种野蛮生长模式,彻底踩下了刹车。
老李感觉到现在猎头的工作,正在向专业性、向客户的真实需求回归。做不好需求匹配的猎头,现在很难做成业务。
他说过去房企疯狂抢人的做法,给行业内的人才供需生态也造成了长远的消极影响。
一个是人才的跳槽的频率很高,普遍都习惯以待遇定一切。哪里给得多就去哪里,一年换一份工作也没关系。大家对公司都谈不上什么忠诚度,也没多少责任心。
二是房企步子跑得快,就注定很难花精力去培养人。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没有真材实料的职业经理人,能被公司拖着一路飞奔跑上高位,最后却在潮水褪去时裸泳。
四、房企招人开始内卷,供需匹配越来越难
如果说稳健型房企、规模房企掌握了招聘主动权,对人才挑挑拣拣,那也就算了。但现在连许多根基不稳的小房企,也开始内卷。
这些小开发商的老板们,也都想要名企出身的经理人,简历还必须干净漂亮、业绩出色,在各个前东家那里工作的时间要稳定,不能经常跳槽。
但老李深知,他们要的这种人才,是很少会轻易跳槽的。就算出来看机会,也会选择和现东家同等、甚至更高级别的房企去求职。
这就很矛盾。但招聘主动权在房企手里,有些老板就觉得不卷白不卷。到最后一个管理岗空一两年,也没找到合适的人,还把业务耽误了。
“好多同行已经换赛道了”
做猎头的,自始至终都得依附于其服务的行业来生存。小林无奈地说:“现在地产行业本来就在收缩,我们作为一种提供中介服务提供方,更难好过。”
他觉得其实地产猎头跟地产中介其实很相像,都是专注做供需匹配的活儿。
地产中介在拓客户时,可能10个中介都给同一批客户推荐过同一套房子。但前9个去问,客户都不感兴趣,刚好第10个去推的时候,客户很可能就动心了,或者此时有购房需求了。
这时候单子就是第10个人的,前9个中介做了再多工作也白搭。所以这活儿不仅靠专业、靠人情,还很讲运气。
据小林了解,一些小的猎头公司已经开始逐渐关停地产部门。而他自己所在的人力资源服务集团,规模还算比较大,但地产业务这边客户量也大幅收缩,这条业务线正在减员。不少同事已经被调到其他部门,去服务其他行业的客户了。
小林自己做地产猎头也做了6.7年了,一直没舍得换赛道。他说对地产行业的整体空间还是看好的,也许熬过今年年中,各方面都能够有所复苏,所以小林打算再等等。
但他的同事阿华已经转去做芯片行业了。阿华说现在芯片是大热产业,人才极其紧缺,未来自己业务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。虽然猎头换赛道,跟地产人转行难度差不多,但他愿意重新探索一个更有潜力的市场。
其他猎头有去新能源行业的、互联网行业的,看来在猎头群体中,对地产行业前景的看法,也存在比较大的分歧。
结语
猎头群体一直伴随着地产行业起伏,房企和地产人各自混得怎么样,猎头全都知道。大环境改变着每一个从业者,不仅仅是普通地产人,猎头也需要经常反思职业现状和未来。
但不变的是,地产行业一直都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。唯有时常保持警醒、敢于自我迭代的人,才有可能继续在行业内生存。
点击下图,了解掌上售楼处!↓↓↓